全國服務熱線:400-800-5060 |
父母這4種行為,是造成孩子不愿上學的真兇!很多父母都會犯! |
以上這些話,幾乎每個孩子都曾說過。有些孩子甚至為了不去上學,化身奧斯卡影帝,上演頭疼、肚子疼、咳嗽等生病癥狀,可以說是戲精本精了。為了治各種“不想上學癥”,家長們煞費苦心。有強拉硬拽地把孩子拖到學校,有零食引誘諄諄告誡~,也有大發雷霆又打又罵……然而并沒什么作用! 前段時間火爆朋友圈“5歲男孩子不想上學”的一泰國視頻,也是讓家長們感觸頗深。當孩子哭鬧著不愿上學時,這位泰國媽媽的處理方式很不一樣,她是直接幫孩子請假一天,帶著去撿垃圾!沒有口干舌燥的勸說,沒有上火發飆的吼罵,甚至都沒有問一句:“孩子,你為什么不愿上學?孩子態度的轉變,究其根本,是父母幫助孩子重拾了上學的動力與欲望。 撿垃圾的孩子 俗話說,知其因,方能糾其失。想要改變孩子的上學態度,我們家長首先得了解孩子為什么不愿意上學。教育心理學上認為,影響孩子上學態度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:學習能力、學習動機和心理情緒。 孩子不愿意上學,通常是孩子的學習動機和心理情緒受損。作為父母,因與孩子朝夕相處,易陷入“旁觀者清當局者迷”的狀態。所以嬌媽采用三個案例來分析。 案例一: A孩子拿著65分的試卷回到家,家長看了分數,直接開罵:“你怎么這么不用功啊,我這么辛苦賺錢供你讀書,給你報各種興趣班,你就給我拿這個分數? 你不能向誰誰學習?人家學習多好,你就知道玩…在父母的斥責和比較中,孩子低著頭,只有自卑和愧疚... 案例二: B孩子愛看動畫片和玩游戲,父母每看到孩子看電視或碰游戲,就會數落:怎么又在看電視、玩游戲?整天就知道看電視、玩游戲,像你這樣,也就只能當個差生了!...孩子失落地關掉動畫片或游戲,只剩那句“你就只能當個差生了”在腦海中盤旋... 案例三: C孩子的父母很喜歡陪著孩子。做作業時孩子寫的每一個字,做的每一道題,都在父母的監督和指導下。偶爾筆畫不對,父母張口就罵:錯了!這么簡單的筆畫你都能寫錯,上課又不認真了吧。也不知道整天在學校都學了些啥...從此,孩子寫作業能拖就拖,注意力也不集中,常常擔心下一秒做錯了題,又得挨一頓訓... 以上三個小例子,是中國家庭中的常見場景。例子中的爸媽看似為了孩子的學習勞力傷神,但恰恰是父母的言行舉止毀了孩子上學的欲望與動力。 因為: 1.案例一父母拿孩子作比較,打擊了孩子上學的自信心。 2.案例二父母給孩子貼“差生”標簽,孩子產生自卑心理。 3.案例三父母對孩子督促太嚴格,孩子學習壓力大。 或多或少,家長都能從這些例子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吧。拿孩子做比較、給孩子貼標簽、督促太嚴格,最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及心理情緒。換言之,孩子不想上學,多半原因來自于家長教育和引導的不正確!愛之深,責之切。家長恨鐵不成鋼的心情,嬌媽無比理解。只是,倘若教育的方式不對,父母的一片苦心,反倒傷了孩子的心。教育孩子難免出錯,但決不能一錯再錯。 |
上一篇:七歲前給孩子立下這幾項規矩,不用打罵,孩子長大必成才 下一篇:最新數據:2018年這個教育投資板塊被大佬盯上了,你要不要看看? |
返回列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