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服務熱線:400-800-5060 |
習近平眼中的最美家庭什么樣?言傳身教 積善興邦 |
習近平陪母親齊心散步 5月24日,全國婦聯在京召開2017年全國“最美家庭”揭曉會,揭曉了991戶全國“最美家庭”。據統計,活動開展三年多來,已經有3.3億人次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參與了尋找活動。 為什么要尋找這些“最美家庭”?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說:因為家庭是“國家發展、民族進步、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”,“千家萬戶都好,國家才能好,民族才能好”。 走近這些“最美家庭”,我們發現,這些平凡的家庭雖然做著平凡的事,但卻時時折射出人性溫暖奪目的光芒。而這些光芒,不但呵護著一個個小家的“小確幸”,更照亮了大國的“夢之路”。 ![]()
2017年全國“最美家庭”部分獲獎家庭代表合影。
一封家書:家教小講義,寫出家國大格局 “敬愛的爸爸:今天是您的88周歲生日,昨晚我輾轉反側,夜不能寐,既為慶祝您的生日而激動,又因未能前往祝壽而感到遺憾和自責?!边@封家書,出自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,由于公務在身未能前往祝壽的他,用一封家書表達著兒子的孝心和情意。習近平母親齊心在《憶仲勛》一文中寫道:仲勛聽完來信,非常理解兒子,向家人、子女和親朋們說:“為人民服務,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!” 家書,承載情感,傳遞思念。然而,在手機、微信、電子郵件這些通訊工具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中之后,寫信還有意義嗎? 不急著說答案,先來看個故事。有這樣一個大家庭,這個大家庭的長兄婁躍文,堅持20多年不間斷地書寫家書,500多封家書,50多萬字,每一行每一字都細細斟酌,斟酌到什么程度?婁躍文的大兒媳聶丹梅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,“公公寫的家書,不是通常那種問候、報平安、提點希望的簡單信函,屬于立題式家書,每封信都有個題目,例如‘從思想上教育孩子容易成才’等,每篇為完整的論文,長達兩三千字?!? 為什么如此堅持家書傳統?原來婁躍文父親病逝前曾叮囑他說“你是大哥,要照看著弟弟妹妹別走錯了路?!彼?,這就是家族賦予他的使命??墒切置昧朔肿墒《嗟匾娒鏅C會少,怎么辦呢?他就想到了寫信,信函內容條理清晰,字跡傳情,還便于翻看和保存,從此家書就成了婁家幾代人的溝通方式,今天,晚輩們還把家書整理成了一本書——《家風路述函》,晚輩們都在家書的引領下健康成長?!八屛覀儕涫霞易宄蓡T長期保持著思想上深層次的交流與融合,無形中增強了家族的凝聚力?!甭櫟っ氛f。 ![]()
“家和萬事興——家教家風主題展”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開幕
讀到這,你還覺得家書無用嗎? 家書,寄托的是血肉親情、家族根脈,任何電腦字碼和符號表情都無法代替。用家書連家人、傳家道、數家風,一封家書就是一段心路引領,每一份家書都是一份家庭教育講義。這樣的傳統習慣,持續下去會給世代族人帶來福祉,傳播開來益于鄰友、社會甚至國家。 不僅寫家書是傳統習慣,還有家報的習慣、捐款的習慣——一份家報,青海西寧祝方太家庭辦了20多年,一個“家庭慈善基金”,南京市建鄴區興隆街道月安社區的韓守訓、潘翠英夫婦一家日積月累已捐款近10萬元,即使身患重病仍堅持捐款…… “最美家庭”,就美在這些平凡的習慣,它們看似普通而瑣碎,實際上,當一種習慣在幾代人之間,經常地、固定地、一致地傳承,家庭的格局、境界,責任、使命、擔當,愛心都會不斷提升。習慣是良好家風成長的基石,綿延不斷的習慣,讓家族長久受益。
|
上一篇:縣域義務教育督導辦法出臺——鞏固基本均衡發展成果 實現優質均衡發展 下一篇:“授漁計劃·青年之聲”精準扶貧完美千人助學行動在京舉行 |
返回列表 |